现代传媒学院
现代传媒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电教室,历经现代教育技术中心、现代传媒与教育技术系的发展演变,2013年改为现代传媒学院,是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。2003年开始招收普通本科生,现开设教育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个普通本科专业,联合南京师范大学开办一个广播电视编导普通本科专业。长期以来,学院重视学科专业建设、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,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。
党建与学生工作
现代传媒学院注重以党建工作引领学院建设,努力寻找抓手,发挥党组织的优势,推进事业发展。通过抓班子建设,来增强政治核心作用;通过抓基层支部,来夯实基层堡垒;通过抓党员先锋,来引领学院事业发展;通过抓党建平台,来壮大党员先锋力量;通过抓意识形态,来占领舆论新阵地;通过抓党风廉政,来营造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。树立政治思想教育根植民族、融入时代、服务社会、引领先进文化的理念,坚持以德育人、以艺化人,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,多场“三走”活动,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,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,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,努力搭建师生沟通平台、共享互助平台、锻炼展示平台、实践助力平台。近几年来,先后荣获校教工先进党支部、江苏省大学生“校园青春榜样”等荣誉称号,在党风廉政教育征文比赛中3篇文章获奖,连续两年被评为学生工作先进单位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,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优秀单位。获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类研究成果二等奖、高校学生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、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二等奖等奖项10项。
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
该院有一支专兼职结合、理论与实践相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。现有专任教师18人,其中正高职称2人,副高职称7人,博士5人,在读博士3人。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人,江苏省青蓝工程1人,并常年聘请校外专家和一线企业研发专家担任兼职教师。在人才培养上,该院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,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指导。教育技术专业积极开展教学见实习模式尝试,在5个学校建立教学见实习机制,学生100%地实现集中实习,集中进行示范课点的评讲活动。先后制定了教育技术专业研修项目,修订了现代教育技术(浙师版)题库,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考核方案,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集体备课制度。牵头我校与拉萨路小学等学校实习基地的签约与挂牌仪式,开展教育技术教师招考笔试教育学、心理学知识串讲活动。在培养成效方面,开展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,获5项国家级项目立项,19项省级和24项校级立项。开展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,获3项校级立项。学生先后荣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2人次,江苏省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2人次。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奖8次,其中一等奖1次、二等奖3次。学生获得江苏省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优秀团队论文奖2项,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1项。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次、二等奖2次,三等奖1次。获江苏省大学生“领航杯”数字媒体作品大赛一等奖1项,二等奖1项,三等奖7项。获中央电视台“希望之星”英语风采大赛南京赛区一等奖1人,在“江苏省第五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”校内选拔赛中获校级优秀组织奖。该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,努力提升学生考研升学水平,每年的总就业率100%,高质量就业率80%以上,考研升学率13%,其中2018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考研率达到30%。
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
该院重视事业的长远规划与发展,先后制定了现代传媒学院5年发展规划,申报并获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教育技术专业,研究制定了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。加强实验室规划建设,实施江苏省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“电视与数字传媒演播互动教学实验平台”工程建设,重点建设专业演播室,完成省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“电视与数字传媒演播互动教学实验平台”300万视频设备的招标工作。组织“石城讲坛”教育通识系列课程讲座30余场,聘请专家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与专业成长经验交流。开展教研组活动,制定课程考勤与考试规则。出版“十二五“江苏省高教重点教材《小学教育研究教程》,建设院重点项目《现代教育技术》在线课程。在教学与科学研究方面,1人在江苏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优胜奖,2人获学校青年教师“教学十佳”奖。1门课程获学校教改课程立项。1人获得省教育厅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指导教师奖。共发表论文62篇,其中核心期刊15篇,权威核心1篇。参著专著3部,出版教材2部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项,省级课题立项15项,获专利1项。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《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教程》立项。